HeaiKun Learnning

处理器发展历程

计算机的发展是很迅猛的,短短的几十年,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这也离不开处理器芯片的高速发展。下面就简单的罗列一下处理器芯片的发展历程。

8086:           1978年,29K个晶体管  
80286:          1982年,134K个晶体管  
i386:           1985年,275K个晶体管  
i486:           1989年,1.2M个晶体管  
Pentium:        1993年,3.1M个晶体管  
PentiumPro:     1995年,5.5M个晶体管  
Pentium/MMX:    1997年,4.5M个晶体管  
Pentium II:     1997年,7M个晶体管  
Pentium III:    1999年,8.2M个晶体管  
Pentium 4:      2000年,42M个晶体管  
Pentium 4E:     2004年,125M个晶体管  
Core 2:         2006年,291M个晶体管  
Core i7:        2008年,781M~1,4G个晶体管  
...

机器级代码

机器级的代码也就是汇编了,之前上学的时候学过一点ARM汇编,其实在Intel处理器上也都差不多。

我们的C程序先是转换成汇编代码,然后才转换成机器指令,最后在机器上运行。
x86-64的机器代码和C代码的差别也是相当大的,一些通常对C语言程序员隐藏的处理器状态都是可见的:

关于Intel汇编的代码后缀如:

movl movw movq ...   
字节:后缀为b 大小为1个字节  
字  :后缀为w 大小为2个字节  
双字:后缀为l 大小为4个字节  
四字:后缀为q 大小为8个字节  
单精度:后缀为s 大小为4个字节  
双精度:后缀为l 大小为8个字节  

访问信息

CPU包含有16个64位的通用目的寄存器。指令可以对16个寄存器的低位字节中的数据进行操作。在内存中存放的数据使用寻址操作。
常见的数据寻址方式:

等各种寻址方式。
这里注意一下立即数:直接出现在指令中的数,不用存储在寄存器或存储器中的数,每个立即数由一个8位的常数循环右移偶数位得到。

然后就是对数据的操作,加减乘除还有数据的搬移等操作,这些简单的操作支撑起整个工程的运行,不得不说真的很强大。

小结

CSAPP第三章主要讲的就是程序的机器级表示,看了前面这一小部分主要主要就是要理解程序具体是怎么执行的,程序的执行过程中,CPU到底干了些什么活。其实汇编语言才是真正的在操作CPU干活,汇编是执行效率最快的编程语言了,C语言也是先转换成汇编然后转换成机器指令码,所以C语言的执行效率很高就是这个原因。